三天前一辆小米su7发生车祸,引起电池燃烧,车内三名乘客不幸遇难。这件事在今天破圈发酵,成为重大舆情事件,受此影响小米的股价午后大跌6%,一定程度上也拖累了恒生科技板块的表现。
我把核心信息总结一下。三个乘客是去外地考公的女大学生,夜间行车,启用了NOA驾驶辅助系统,车速110km+。开到一半路上有一段维修,用路障封闭,需要汽车转入逆行车道,辅助智驾检测到异常情况后,一边警告驾驶员一边减速,同时让驾驶员接管车辆驾驶。但随后汽车还是撞上了隔离带水泥桩,碰撞时速97km。
别看我上面写了不少字,其实从汽车智驾检测发现异常(22:44:24),到让驾驶员接管车辆,再到最后撞上水泥桩(22:44:28),前后不过3-4秒时间。车内驾驶员在启用了辅助驾驶后处于相对松懈的状态(22:36:48有方向盘脱手预警),突遭变故来不及反应,最终发生惨剧。
事发后其中一位遇难者的母亲在网上发帖质疑,质疑的点在于电池为什么会燃烧,车门为什么没打开,以及小米公司在事发后没有联系和慰问她。这给小米公司带来了一定的舆情压力,尤其是公司老板雷军的个人微博,有大量用户留言质疑。
以上是客观事实部分,我就纯描述,接下来是我主观评论的内容。
电动车高速碰撞后发生电池燃烧,这是行业很普遍的随机事件,现有的锂电池技术没人可以担保绝对不燃烧。小米su7用的是比亚迪的电池,是很成熟的产品,但也难免万一。
至于车门没打开,目前只是遇难者家属的单方面陈述,有多种可能性,比如乘客碰撞后处于昏厥状态无力开门,比如碰撞后车门物理变形无法打开,比如碰撞后电子解锁系统出现故障,不易开门。目前不好说是哪一种。
至于小米为什么没联系遇难者家属,公告里有解释,“将在警方的许可和指导下,与遇难者家属取得联系,全力协助善后事宜。”就是说这种事不能随意联系,要听警方安排。
其实车祸事故后车企没有义务一定要联系和安抚遇难者家属,至少传统油车的年代没这说法,但新能源车的销售有别于以往,消费者经常是喜欢公司老板的形象,认可公司文化和价值观,才会去买车,有点像粉丝经济。因此当车祸发生后,公众普遍觉得公司应该主动联系和安抚遇难者家属,也有一定的合理性。
总的来说我觉得小米汽车在这次事故里的表现确实不太理想,NOA系统识别路况异常后只给了驾驶员不到4秒的时间接管驾驶,这个预警范围有待商榷,大家以后不要轻易盲信辅助驾驶,技术不成熟,别拿自己的安全做实验。
利申:我在33、55卖过两次小米股票,目前还剩1/3仓位。如果小米股价因此次事件进一步下调,也有抄底的兴趣。
今天a股成交1.13万亿,又快回到万亿整数关了,个股中位数+0.92%,差不多回了昨天的血,但具体涨跌的结构和昨天很不一样。
比如今天医药板块全面爆发,前几天关于医保集采政策转向的话题进一步发酵,被市场解读为行业拐点,再加上之前几年医药板块深度回调,泡沫已经跌透,给了市场很充分的炒作空间。
今天化学制药+4.6%,生物制药+4.4%,医疗服务+4.2%,医疗器械+3.2%,中药+3%,连医药商业都涨了2.7%,带医带药的六大细分行业全面回血。
中证医药指数过去4年分别下跌-12%、-23%、-12%、-14%,今年大概率会有一个技术反弹,出一根阳线,奈何前几年高位站岗的人埋的太深,就算涨个10%也是遥遥无期。
另一个今天有大表现的是可控核聚变板块,大涨5%。核聚变和常温超导是人类进一步掌握能量的核心方向,只要这两个技术被攻克,人类文明就能获得决定性升级。这次的利好是阶段性技术突破,离最终的商业落地还差远了,概念炒作主要是情绪驱动,这种要格外小心持续性。
总的来说a股现在成交萎靡,科技主线熄火,行情暂时处于僵持阶段,3300-3400是今年筹码成本密集区,在这个区间波动说明a股胸无大志,缺乏锐意进取的勇气,只想得过且过的浪费时间。
我因为持仓ic吃贴水,所以像这种原地踏步的行情也能有收益,你们玩不了期指的其实可以考虑去看看市场里的封闭式基金,普遍也有4-7%的贴率,到期时间短的三四个月,长的到明年,不喜欢频繁操作的可以考虑一下。
1、中指院百城房价3月份表现,二手房环比下跌0.59%,跌幅比上个月扩大0.17%,已经连续35个月下跌,同比下跌7.3%。这个中指院是民间机构,不是统计局的70城指数那么权威,但历史较长,也具备一定的参考价值。
2、马斯克决定在5月份辞去美国效率部门的职务,不过他依然强调自己可以在那之前降低美国政府1万亿美元的支出。这其实就是嘴硬,想着走的体面一点。他从一开始就不该掺合这事,美国富豪的惯例是捐钱可以,但绝不会直接参政。只能说老马飘了,真把美国当自己的公司来治理,万一四年后共和党没有连任,到时候看民主党不来收拾他。
今晚就这些吧。又写了两个月,按惯例征一波稿费,老规矩,给不给,给多给少都随你们高兴,反正来日方长,主打一个日更陪伴。
2025-04-01 日猫笔刀公众号内容解读
本解读仅代表个人观点,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。
市场风险提示
重要声明:市场有风险,投资需谨慎。本文所有分析均基于公开信息整理,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,投资者需自行承担决策风险。
一、短线交易机会(高风险)
- 智能驾驶事件反向博弈
- 逻辑:小米事件引发市场对智能驾驶安全性质疑,但产业链错杀可能带来超跌反弹机会
- 操作:观察汽车电子、传感器等上游供应商(非整车企业)的错杀机会
- 风险:舆情可能持续发酵,需密切关注事故调查进展
二、中期配置方向(中低风险)
- 医药板块估值修复
- 逻辑:集采政策边际改善+4年连跌后的戴维斯双击机会
- 操作:关注创新药/医疗器械ETF,避免单一个股风险
- 风险:政策执行力度可能反复,关注二季度医保谈判细则
- 封闭式基金套利
- 逻辑:年化4-7%的折价保护垫+到期收益确定性
- 操作:筛选剩余期限≤1年、折价率≥5%的品种
- 风险:需承担基础市场波动风险
三、风险警示区(建议规避)
- 智能驾驶概念股
- 风险逻辑:事故可能引发监管强化+消费者信任危机
- 反向机会:传统汽车电子供应商或车规级安全系统企业
- 房地产产业链
- 风险逻辑:二手房连续35个月下跌显示需求端持续萎缩
- 反向机会:保障房建设相关基建/建材企业
四、特殊事件套利
- 舆情事件错杀机会
- 逻辑:小米供应链存在非理性抛售可能
- 操作:筛选与事故无直接关联的零部件供应商
- 风险:需排除涉及电池/智能驾驶系统的企业
小白操作指南
- 用医药ETF(512010)替代个股投资,规避集采不确定性
- 关注折价率>6%的封闭式基金(如基金科瑞500058)
- 保持30%以上现金应对市场波动
- 规避所有涉及自动驾驶概念的次新股
再次风险提示
投资决策需结合个人风险承受能力,建议通过定投方式参与权益市场,避免单一时点重仓。本文观点可能随市场变化失效,请保持动态跟踪。
0